第35章 为什么显眼的不等于是重要的

凸显效应

我们假设大麻是最近几个月媒体关注的话题。电视上对吸食大麻者、种植者和贩卖者作了形象的报道。街头小报上会印着一幅吸食大麻的12岁孩子的图片,严肃的报纸则会对毒品的出现及发展过程展开介绍,并说明大麻在社会学和哲学方面的影响。于是人人都在谈论着大麻。同时我们也假设,吸食大麻不会影响司机开车。正如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一样,有时候发生事故的司机正好吸了大麻,但这也许仅仅是偶然。

库尔特是一家地方报纸的记者。这一晚他碰巧路过一个事故发生地。一辆汽车死死地撞到了树干上,因为库尔特与当地警察有着多年的良好关系,所以他得到消息,警察在事故车辆的后座上发现了大麻。他飞奔回编辑部,写下了耸人听闻的标题:“再次发生:大麻使汽车司机送命!”

在这种先入为主的观点之下,这一标题当然是完全没有根据的。库尔特其实是“凸显效应”的受害者。“凸显”描述的是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征,一种非常显著的标志,一种异乎寻常之处,是一种一下子能“吸引住眼球”的东西。“凸显效应”是指一种十分显著的特征得到了比它实际应得的更多的关注。就像我们之前假设的那样,大麻和交通事故之间的联系在统计学上为零,但因为大麻是这起事故的“凸显”特征,所以库尔特会认为大麻是造成事故的原因。

几年之后,库尔特升职做了经济新闻版的记者。在某家全球闻名的大型公司,一位女性坐上了首席执行官的宝座。这是个大新闻!库尔特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了句他自以为很聪明的标题:“女性得到升职。”只是因为是位女性。实际上这一升职可能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—虽然在企业高层任职的大多都是男性。如果女性成为公司领导意义如此重大,那么其他公司也应该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。性别在这一新闻中只是一个“凸显”特征,却被拿来大做文章。

不仅仅是记者会成为“凸显效应”的受害者,其实人人都有可能。一家银行遭抢劫,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抓获,然后证实这两个人都是尼日利亚人。尽管从来没有一个民族在抢劫银行上占有过多的百分比,但这一“凸显效应”会使我们产生偏见。我们会想:又是外国人。一个波兰人犯下强奸案会将案子重点引到“波兰人”上,而不是其他令瑞士人或德国人也可能犯案的动机。偏见就是这样形成的。人们很少去想大多数移民其实都在过着自己的太平日子,却往往不会忘记负面的特例—因为它们特别“凸显”,所以只要关系到移民,我们就会想起这些特殊的事例。

“凸显效应”不仅会在我们回想过去也会在我们展望未来时起作用。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·卡尼曼和他的同事阿莫斯·特沃斯基发现,我们在进行预测时会过度重视“凸显”信息,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炒股者对于突发消息(例如一位总裁被辞退)的反应要比对一个不太“凸显”的信息(比如一家公司长年的利润发展情况)的反应要强烈得多,在这一点上连专业的经济分析师都不例外。

结论:“凸显”的信息会对你的思想和行动有特别的影响,相反,对于隐晦的、缓慢形成的和无声的消息你不会太当真。请你不要被“异常”所迷惑:一本有着不同寻常的鲜红色封面的图书进入畅销书排行榜,你的第一反应是将图书的成功归功于惹眼的封面,不要这么想,请你打起精神来抵制那些似乎是顺理成章的解释。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